被宠坏的运营商一天生垄断
是天生的垄断,但不是天生的坏蛋。
电信运营商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开始,就注定是带着垄断的基因。这种基因起源于人们强烈的沟通和交流的需求。
这种沟通需求的扩散就像潘多拉的盒子,一旦被打开,就不可收拾。
当1878年在美国纽黑文市,由二十一家用户能够相互打电话之后,仅仅在两年之后就有,电话普及已经超越单个城市,扩大到N个城市。
于是电话的需求一发不可收拾。
作为聪明的资本家,自然不能放过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
估计当时就有很多投资人,就像现在到处找项目的VC们一样,都有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弄个电话网,以图吃霸一方,当个诸侯的想法。
但是,很快,这些资本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。
那就是,如果自己这个城市的电话网和另一个城市的电话网不能互通的话,这种业务是在是吸引力不大。
那么,就必须互通。
问题接踵而至:如果要互通,两个资本家就需要谈判、沟通、商定价格、签订合同、监督合同执行、追究违约责任等等,一系列的事情让人焦头烂额。借用后来的经济学大师科斯的说法,这交易成本实在太高了。
怎么办?
尽管后来科斯告诉我们说,必须通过企业替代市场的方式,减小交易成本。但是实际上人家资本家按照自己的逐利本能,早就开始这么干了。
那就是:把所有城市的网都弄成自家的。
这就是理论家们总结的电信业最显著的技术特征:全程全网。
这种全程全网的特征与当时其他的商业业务相比的确是前所未有。
祸事从来不单行。
自己内部消化了交易成本后,资本家们又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。
电信这活真不是人能干的活。
别的不说,就说给这么多家用户不可能住在一个小区的用户装一部电话,有事挖沟,又是埋线,说不定还需要找几十个衙门盖上百个章,还只能在晚上12:00后施工,就是一个多么挑战的事情。
如果在俩城市之间,那就更复杂了,不是湍急的河流,就是高耸的大山,开山架桥,没点实力,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的事情。
所谓陷阱也是机会。
有趣的事情,再次让资本家眼前放光,他突然发现,电话这个东西只用用户用的时候我才真的提供服务,用户不用我的网络就是闲的。
也就是说,我实在没必要按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模式卖电话业务,完全可以一个坑,多弄几个萝卜。
萝卜越多,平摊下来,挖萝卜坑的成本几近可以降到零。
这就是后来理论家们总结的电信的规模经济,就是必须有足够的用户以后,电信产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。
而且,大大好处又来了,资本家们发现,自己这里发展的用户越多,愿意加入自己的网络用户越多,资本家认识到,对于用户来说,沟通的范围更广了,人更多了,方便啊。
有新的威胁?
什么威胁?哦,有一个不懂事的家伙听说也要弄电话网,没关系,如果这个新手掂量下自己手里的钱,看看挖沟、埋线需要多少钱,开山架桥需要多少钱,十有八九就会打退堂鼓了。
什么,这些都不怕?
咱也不用怕,他的电话网的用户想往咱这里打,不给他互联互通,看能不能憋死他。
想挖用户,那要问问用户愿意选择能和10000人通话还是愿意和1个人通话?
用脚都能想明白。
到了这里,资本家们算是想明白了,电话这个业务真是个好东东。上天赐给的一个大馅饼。
咱就是垄断了,上帝就这么说了,你能把我咋地?